看液化天然气站如何“养”海鲜

发布时间:2024-04-23 15:18:06 来源: sp20240423

  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内的冷能养殖示范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水箱内海鲜的情况。

  在大鹏接收站冷能养殖项目现场,冷水养殖的龙虾长势良好。

  大鹏接收站冷能养殖项目所用的冷水为流动水,确保鱼类保持良好活跃状态。图为工作人员展示项目养殖的鱼类。   本文配图均为王小可摄

  扫码观看视频

  不久前,全国首个液化天然气冷能养殖示范项目在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正式出鱼。一批高经济价值的海鲜在试养观察期内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稳定,有的已经迎来肉质最为鲜美的时期。

  液化天然气和海鲜,这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两者是如何发生关联的?有哪些妙处?日前,记者前往中国海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实地探访,看到冷能养殖背后的绿色创想与科技实力。

  

  “养鱼30多年,在LNG接收站里还是头一回”

  到访的冬日午后,暖阳高照。位于深圳东部的大鹏湾内,清澈的海水随风微漾,带来海洋的湿润气息。大鹏LNG接收站就坐落在大鹏湾畔,由于接收站接收的都是LNG船运来的液化天然气,故而基本建在海边。

  进入厂区,绕过一座座液化天然气的储罐和交错层叠的管线,只见一条海水奔腾的水渠,末端联结着高低两层整齐排列的蓝色水箱,这便是本次探访的主角“海鲜”之所在。

  老樊是这里负责养殖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水里的这些“宝贝”喂食。龙虾个头长势不错、星点笛鲷度过了前一阵的低温天气、鲍鱼体形还得翻上几番……老樊拿着网兜,一边查看一边介绍进展。“我养鱼30多年了,在LNG接收站里还是头一回。”老樊说,这里的水好、低温尤其难得。

  拿手指一蘸,水温的确挺凉。水箱旁边的温度计上,显示温度为15摄氏度。为何要在LNG接收站养鱼,就得从这水温说起。

  LNG储罐中的液化天然气温度低达零下162摄氏度,到达接收站之后,要先加热恢复气态,然后输送到千家万户,而气化的过程会产生大量冷能。如何将冷能进行综合利用,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换句话说,接收站就好比一座‘大冷库’。”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能源技术高级经理牛军锋介绍,2023年大鹏接收站冷能处理量超800万吨,如果按100%转化来估算,相当于十几亿度电能,不加以利用实在可惜。

  怎么用?海鲜养殖就是巧思之一。原本液化天然气气化过程中就会用到大量海水。海水经过滤处理后,进入接收站系统与液化天然气进行热交换,之后就会形成南方地区非常稀缺的低温海水。通俗地讲,这个过程就好比用热水去加热一杯冷牛奶,牛奶热起来,水温则会随之降低。

  “液化天然气与海水换热后,海水水温会降低5摄氏度左右,根据不同季节一般保持在15至25摄氏度之间,非常适宜高经济价值鱼类生长。”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裁郝云峰说。

  项目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冷能养鱼这个想法很早就有。如今,大鹏接收站已稳定投产近18年,天然气供应这个主业保障有力,加上相关条件成熟,使冷能养鱼终于成为现实。

  让海鲜“住”空调房、“上”跑步机,综合成本还降低30%

  冷能只是基础条件之一,海鲜具体怎么养?能不能适应环境?背后还需要大量扎实的工作。

  牛军锋告诉记者,水质和水温,是项目需要考虑的两大关键因素。

  水质怎么样?据介绍,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就定期进行严格的水质检测。大鹏接收站所处海域水质优良,而且海水经过多次过滤和电解产生微量次氯酸钠消毒后才进入工艺系统,产生的海水低温、无菌、溶氧能力强,是难得的天然高品质低温养殖用水。

  “对大鹏接收站低温海水里生长的海产品,不需要再投放任何鱼药或其他添加物,可以确保海产的高品质。”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种业分会秘书长曹跃明介绍,养殖项目所用的冷水是流动的活水,鱼可以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堪称是“跑步机上的鱼”。

  水温如何保持稳定?“我们在设计阶段对养殖所需的冷量进行计算及匹配性研究,并通过大量的养殖工艺模拟,比选出最优的供冷工艺。”牛军锋说,考虑高经济价值类冷水鱼对水温的敏感性,项目组还开发出基于液化天然气冷能的水温调控系统,就好比让海鲜“住”在空调房里,体感舒适。

  “另外,LNG接收站开展海水养殖,在业内有成功的经验。”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强告诉记者,最终公司下定决心,认为这个项目值得做。这不仅是考虑冷能、水质、控温等利好条件,还考虑到站内养殖环境相对封闭可控,可以测试不同海鲜品种的适应性,对未来扩大规模、为同行提供借鉴,都很有意义。

  从2022年12月确定冷能养殖思路,到2023年7月设计图纸落地、10月开始现场施工、11月试水运行……项目快速往前推进。在牛军锋的印象中,“这样的进度在整个公司都是不多见的”。

  2023年12月2日,第一批鱼苗投入水中。前期工作再扎实,过程还是有许多“想不到”。比如,这些海鲜对水温敏感,高温不行,温度太低也不行。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当地曾经历两次寒潮,但经验就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最终,40天的试养观察期内,项目投放的红鱼、笛鲷类鱼种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稳定,已完全适应养殖水体环境。

  曹跃明介绍,这批海产品市场售价每斤在百元以上,通过冷能养殖方式综合成本还能降低30%。

  生态、经济两本划算账,冷能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出产的海鲜去哪了?消费者能买到吗?

  据介绍,今年三四月,第一批“大鹏”海鲜有望走向市场。目前,项目相关方面正在开展检测、证照申请等工作,为上市做前期准备。示范项目预计年产量可达10万斤。

  但站内养殖远不是这个项目的目标。梁强告诉记者,接收站外的180亩低温海域已经具备相关养殖条件。只要示范项目试点成熟就可以进一步走向外海、扩大规模,“到时候的产值就是以亿元来计了”。

  “按照计划,示范项目至少要先运行一年时间,经历最冷和最热的季节等不同考验之后,再考虑推向外海。”牛军锋说。

  其实,海鲜养殖项目只是大鹏接收站冷能综合利用的一部分,同期冷能发电、冷能制冰等项目都在不断探索推进中。以冷能制冰为例,牛军锋介绍,深圳地区无论冬夏每日用冰量都很大,在大型海鲜市场、冷链运输等场所,冰更是供不应求。但传统冷冻机制冰,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这正是接收站这座“大冷库”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如果制作食用冰,则附加值更高。

  作为中国大陆最早的LNG接收站,大鹏接收站早在立项之初就将冷能综合利用纳入考虑。“这个初心一直在。我们密切关注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们都愿意尝试。”梁强说。

  那冷能养殖示范项目的一本账怎么算?

  看经济效益,大鹏公司在项目上的投入与收益可以基本实现平衡,而合作方养殖公司则可以大大降低综合成本,市场竞争力更强。看生态效益,据测算,1立方米海水温度降低5度需要消耗5.8千瓦时的能量,养殖项目利用的冷能相当于每年为社会节约用电19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800吨,约等于1年种植1800棵树的环境效用,是典型的绿色、循环、低碳经济。

  中国海油方面介绍,未来公司还将继续依托冷能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液化天然气冷链物流、蓄冷、冷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为液化天然气冷能综合利用拓展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这不,最近大鹏LNG冷能制冰项目的新版可行性研究报告即将推出。项目上的工作人员畅想着:未来“大鹏冰”配“大鹏鱼”,为中国百姓奉上一盘美味刺身。

(责编:袁勃、陈键)